昨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池强作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李强 摄
去年“民告官”案件上升32.6%;贪污贿赂案审结160件;11人违反“五条禁令”被查处。昨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池强作工作报告时透露上述信息。
贪污贿赂案审结160件
池强通报,去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24707件、审结421218件,同比分别上升7.8%、9.4%。其中,刑事案件21052件,2974人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47件,涉案金额45亿元;贪污贿赂相关案件160件。
“民告官”即行政案等4类案件呈明显涨幅:行政案件7321件,同比上升32.6%;合同案件152128件,同比上升8.3%;劳动争议案件20899件,同比上升49.4%;知识产权案件8068件,同比上升22.5%,该类案件数量居全国之首。
去年,北京11人违反市高级法院“五条禁令”被查处。“五条禁令”内容包括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请客送礼;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
交通事故赔偿积案结清
去年,北京首设执行局。池强表示,执行效率明显提高,此前因当事人没有赔偿能力导致的执行难,如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等基本结清。
全年共清理历史积案48075件,执结标的额226亿元;此外还执结现案104915件,执结标的额462.2亿元,“得到了周永康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33个人民法庭今年改扩建
据了解,目前北京有两个中级法院,而重庆中级法院数量则高达5个。昨日下午,对于代表提问“北京是否会增设中级法院”,池强回复说“正在调研中”,但33个人民法庭今年都将改扩建。
对话
审案引入社会力量效果好
昨日上午,向人大代表作完工作报告后,池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新京报:跟前几年相比,去年受理案件有何变化?
池强:改革开放30年前,案件受理量是1万多件;改革开放30年后是40多万件。案件增长跟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
去年,刑事犯罪所占比例约5%,还是主要以民事纠纷为主,集中在住房纠纷、教育纠纷、医疗纠纷等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合同案件区分对待。
案件受理量上升,但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5.3%。案件审理引入了社会力量,比如民商事纠纷引入知名企业家;保险纠纷引入保险协会;医患纠纷引入了市医学教育学会。引入这些了解社情民意的人、有专业知识的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京报:报告通报,去年共有10名被告人被宣告无罪,究竟是有罪还是没罪?
池强:这10人涉及的都是刑事犯罪,宣告无罪都源于“证据不足”。依法办案,不仅要实体公正,也要程序公正。宽严相济,这是我们的刑事政策。
去年,还有526名未成年人被判处非监禁刑,都是轻型犯罪,通过回访帮教,他们重新犯罪率还不到1%。
新京报:去年结清积案达48075件。原来是执行庭,现在是执行局,怎么看组织机构调整的效果?
池强:执行局是中央的决定,刚开始北京落在了后面,在全国排名居后,其他地区一个月就能结清80%积案,北京没做到。后来成立了执行局,也就是执行机构和执行管理改革,分离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分权制约,提高执行效率。
解读
适应群众期待报告排序提前
昨日,市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表示,跟往年相比,今年的报告有个鲜明变化:此前报告在总结工作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排在第一位;“适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期待”排在第二位。今年二者调换了位置。焦洪昌表示,将“适应百姓期待”提前,反映了社会转型期法院的新思路,“新的情况下,满足百姓新的诉求”。
焦洪昌说,报告总结前一年工作时用了四个“主动”,即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期待;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审判队伍状况的新变化;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焦洪昌说,中国法院担负裁判职能,同时也担负着维稳职能,“法律裁判功能扩展到了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采取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