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多位网友表示,在某电商平台小米官方旗舰店的“双11”秒杀活动中,以11.11元(人民币,下同)抢购到小米冰箱,却被告知系统配置错误,无法发货,只补偿30元红包,引发网络关注。
-
中国经济恶化,房地产崩盘,多地楼盘跌出“白菜价”。近日,有河南民众花8万元人民币,网购了一套位于山东威海乳山的海景房。引起网民们关注。
-
官方治下频现烂尾工程,其中贵州省成为重灾区。贵州六盘水盘州市花逾亿元建造、被称“世界最大人造月亮”的地标性建筑,2020年试运行不足百日便闲置至今,部分工程并未完成。
-
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探底,不见回暖迹象。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第三次拍卖,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此次起拍价13.6亿元(人民币,下同),比第二次起拍价55.89亿元降低近76%。
-
自称有国资背景的青云租宣称年化收益16.8%,吸引了大量投资人,却在被香港上市公司“并购”控股后,发生大规模兑付违约,平台法人失联、公司人去楼空,涉案金额超10亿。其内部员工追查发现,公司账面上已“出租”的11万台手机,实际全部流向河南两个村庄。律师直言,这不是理财是骗局。
-
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压力持续上升。多家机构测算,今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约2.8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净融资为负,偿债压力上升。各地“化债行动”进度不一,债务展期与资产置换频现。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末城投债存量约15.5万亿元,若按广义口径估算约40万亿元,地方财政风险持续积聚。
-
中国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急速老化与劳动力萎缩成为北京官方无法回避的现实。官方最新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突破三亿大关,占比达22%。专家指出,这是生育政策的恶果,将在未来数十年深刻威胁着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结构。
-
中国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崩坏,收入锐减,无法偿还债务。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地方政府发行了约9.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债券,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其中62%用来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