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社综合讯:(公民记者李思齐报道)中央在2021年年底的农村工作会议强调“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18亿亩耕地是中央设立的“耕地红线”。然而不仅“实至名归”的耕地面积未知,有专家称:中国耕地面积有限,决定口粮和饲料粮有一项要依赖进口。
▲18亿亩耕地是中央设立的“耕地红线”。然而不仅耕地面积成谜,专家指,中国耕地面积有限,决定口粮和饲料粮有一项要依赖进口。图为2021年5月1日,江苏省南通市遭受风暴袭击的果园温室。
“耕地红线”是中央给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设定的最低值。“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已被写入中央“十四五”(2021至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之一,也首次明确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人的饭碗应“主要装中国粮”,提出无论在粮食的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强调“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2021年11月2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局)发布的“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披露:虽然中央要求保护耕地,但违规破坏和占用耕地的情况仍“十分突出”,一些永久基本农田被占用于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然而,在2021年8月25日,中央官方公布的为期三年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的主要数据则显示,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高于中央设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
所以,“实至名归”的耕地面积到底是多少?仍是个未知数,官方和非官方的网站都曾报道说,中国的耕地面积是个谜。
成“谜”的中国耕地面积
据《财新网》在2004年12月发表的《中国耕地数据‘黑洞’》中讲:2003年底时中国耕地面积有三种数据——农业部统计“中国的二轮承包耕地面积是14.25亿亩”,国土资源部称“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耕地18.51亿亩”,而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的数字则为“2003年全国农业税计税面积12.6亿亩”。
中国发展门户网在2006年9月的报道中说: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耕地是个谜。文中提到2003年底官方公布的是18.51亿亩,2005年推算出的是18.3亿亩,同时寄希望于新一轮的国土遥感普查,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来“破谜”。中国发展门户网是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的全球发展门户基金会合作建立的综合性网站。
2007年7月,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开始,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历时三年完成。
2012年12月13日,据《财新网》发表题为《中国到底有多少耕地依然成谜》的文章。2012年12月12日,国土资源部通报:2011年,中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所谓耕地保有量就是指耕地总量,算法是把上一年的耕地数量扣除年内被各项建设占用的数量,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和生态退耕的数量,加上年内土地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增加的耕地数量。
文章说,这是“二调”后,国土资源部首次公布耕地保有量,但“二调”的结果仍未公布。文章还指,有媒体报道“二调”发现,全国实有耕地面积约20.26亿亩,建设用地总量约5.36亿亩;与2008年官方数据相比,耕地保有量多出近两亿亩,建设用地总量则多出0.4亿万亩左右。
据《中国到底有多少耕地依然成谜》发表一年后,官方于2013年12月30日公布了“二调”结果: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13538.5万公顷(约合20.3亿亩)。
“二调”比“一调”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1358.7万公顷(约合2亿亩)。中国是否真有20.3亿亩耕地呢?
“二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在答记者问时说,中国实际有的耕地就那么多,“适宜稳定利用高的也就是18亿亩多”。
对于中国耕地的结构,王世元说,首先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林区和草原,以及25度陡坡地上的1.49亿亩耕地,相当一部分要有计划、有安排地从2014年开始退耕。所谓退耕,指把已改为耕地的土地改回林地、牧场和鱼塘等。“第二,还有相当数量的耕地因中重度污染已不太适宜耕种,明年也要启动修复。第三,还有相当一部分耕地因工矿塌陷、地下水超采也不适宜耕种。”
至于为何统计数据多出2亿亩,王世元给出的原因是:调查标准、技术改进和农业税费政策调整。“二调”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以及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
为什么农业税会影响土地面积呢?据《财新网》在2004年底的文章《中国耕地数据‘黑洞’》中披露: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倾向于少报、瞒报耕地面积,这样农民纳的税可被扣留在各级政府;免征农业税后,继续隐瞒耕地面积失去意义,于是各级地方政府上报了过去瞒报的耕地面积,以求中央给予更多的补贴。
但即使没有了农业税,农业农村部和国土资源部的最新数据仍然相差1亿亩。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耕地面积是20.23亿亩,耕地质量的平均等级是4.76等。2021年8月,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通过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统计出的“三调”结果出炉,称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
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难实现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21年12月25至26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个“主要装中国粮”能做到吗?
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于2019年7月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时说:“中国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袁隆平列举了大豆,说:“每年进口大豆七八千万吨。”
当记者问他“看到这个数据什么感觉”时,袁隆平说:“现在国家还有钱买粮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了,要饿肚子。这个是问题,是大问题。”
袁隆平或想不到,两年后,中国大豆进口量就增长至一亿吨,占全球贸易的60%了。2021年11月4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军在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透露了此信息。此外他还表示,过去20年中国粮食进口从占全球份额的5%提高至22%,未来5至10年,大豆和谷物进口量仍然将保持稳定增长。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食市场化经营企业,是大豆、小麦、玉米、食糖等农产品进出口的执行主体。
中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在增加,那中国还有多少土地资源可以利用呢?2010年8月26日,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报告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时说:中国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耕地面积已不足0.7亿亩。
就中国大豆进口问题,经济学者在2021年7月28日的《政经最前线》中分析:大豆是一种低产作物,只能贴近地面生长,产量不高,收益也不高;如果中国自己种来替代进口饲料粮,需要一半多的耕地,也就是说口粮要减少一半;饲料粮是用来养牲畜吃肉的,因此有肉吃就没粮吃。
经济学者观点,在中国耕地有限的情况下,两者只能有其一。但进口粮食就需要外汇,中国现在的外汇并不充裕,所以这对中国将来是个大问题。
中国除了耕地面积有限和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不高外,据《光明日报》在2021年3月13日披露,障碍退化耕地面积占比高达40%。长期的集约化经营、机械化施工,已使东北的黑土地耕层变浅、土壤板结,耕地变瘦,产量自然下降。此外,中国约14.5%的耕地已经严重酸化。报道引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的话说,长期以来,中国耕地保护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
在耕地保护措施上,国土资源部在2008年的第二届全球规划师联盟大会上表示,“中国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官方文件透露耕地保护措施难落实。
国土资源部2021年8月公布“三调”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21年11月发布的“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披露,耕地非法被占问题仍严重,“严重冲击耕地保护红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National Food and Strategic Reserves Administration)2021年7月12日发布的新闻中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认为,“总体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8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指:在“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250亿公斤)。
官方宣布的粮食产量一直在逐年增加,即使遭遇自然灾害。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于2021年12月初报道,中国近10年平均每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6亿亩,2021年受灾面积1亿亩左右,农业灾情是近10年最轻的一年。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粮食总产量比2020年增长2.0%。2005年起的历年粮食产量显示,除2018年粮食减产0.6%外,粮食产品只增不减,同比增幅最大的是2015年的3.3%。就2018年减产,官方称是由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调减库存较多的稻谷和玉米种植,扩大大豆种植”造成的,没有谈及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