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社综合讯:(公民记者程敏报道)2021年6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生猪价格跌至每千克15.8元(人民币,下同),该价格已经跌破猪企自繁自养企业成本线,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有观点认为猪企已经进入了亏损周期。
▲图为2021年2月10日北京一家超市里的猪肉摊位。(图片来源:资料图)
16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国家统计局6月15日数据显示, 6月上旬与5月下旬相比,生猪(外三元,即三个亲本都是外来瘦肉型品种的杂交猪)每千克已降至15.8元,环比下降11.2%。
中原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刘四奎对此表示:“从调研情况来看,山东、河南等华北区域的规模以上养殖企业的生猪成本,高点的达到每千克17元,低点的也要15元。”
15日的价格显示生猪现货跌破外购仔猪育肥成本线后,再次跌破更具成本优势的自繁自养企业成本线。
报道表示,今年5月24日,统计局给出的5月中旬生猪(外三元)价格逼近牧原股份一季度16元/千克左右的成本线。短短20天,上述成本线便已告破。
而在规模化养殖企业中,新希望等公司此前由于外购大量仔猪,综合养殖成本要高于“自繁自养”的牧原股份。但是,在猪价下跌周期中,新希望、正邦科技等企业却可以通过停止外购仔猪来达到降低整体成本压力。
相比之下,牧原股份的“全自养”模式虽然成本低于同业公司,可是一旦猪价击破成本线,其成本调整空间不如外购仔猪育肥类企业。
报道表示综合上述一季度成本及中原期货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牧原股份已经步入亏损边缘。相比成本优势最突出的牧原股份都开始亏损,其它上市生猪养殖企业经营难言乐观。而在“大猪”出栏未结束,以及猪肉库存未得到有效消化的背景下,生猪价格短期内仍然难言见底。
研究员刘四奎表示:“新年后受疫情影响,曾出现大范围的压栏生猪集中屠宰现象,导致市场供应快速增加。”而市场上的“大猪”出栏可能会持续到6月底才会结束。
“大猪”集中出栏、屠宰,又使得猪肉整体库存明显增加,再加上当前处于消费淡季,库存难以得到有效消化,或将再次对生猪价格的短期反弹带来压力。
本来市场预计生猪价格在9月份会有反弹,但随着2109合约交割日期的不断临近,上述预期也在不断弱化。
研究员刘四奎表示:“假设9月之前生猪现货未能出现明显反弹,期货价格在交割机制的作用下,也将向现货价格回归。”
报道认为,就全国生猪历史走势来看,全行业的亏损也会维持较长时间,而非跌破盈亏平衡线后马上反弹。
2007年至今,生猪养殖业就出现过三次行业持续亏损的周期,分别为2008年9月至2010年11月、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亏损持续时间多在2年左右,期间,全国22省市生猪平均价在14元/千克之下运行。
统计22省市生猪平均价数据后可以看出 15元-16元/千克为行业平均养殖成本线。
随着养殖端亏损范围持续扩大促使生猪养殖产能萎缩,当产能减少到一定程度,并得到有效出清后,市场供需关系将重新步入平衡,猪价开始新一轮上涨。
报道表示,若从上述角度来看,生猪养殖业显然没有进入产能自发减少的环节,现阶段刚刚步入亏损周期而已。
之前曾有报道说,明年会有承受不住价格下跌的中小养猪企业退出市场。
面对生猪价格跌跌不休,市场的各大基金机构也开始纷纷减仓生猪养殖板块的上市公司。
据新牧网消息,市场分析人士称:“看到生猪养猪行业景气度确定下滑的机构投资者,早已纷纷撤离。”5月上旬,安信证券研报称农林牧渔板块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持股环比有所下降。中泰证券研报称随着猪价下行,基金在生猪养殖板块Top10配置的公司数量占比总量也呈现递减态势。
基金机构撤走给部分生猪养殖企业的股价也带来直接波动。数据显示,在本轮猪周期,基金持有的新希望股份峰值为17,436万股,至2020年四季度减少至8348万股,至2021年一季度末已仅剩771万股,至6月初,其股价从高点下跌了60%。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集体走软,资金纷纷逃离。
受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牧原股份仅5月股价就下跌达20%,从5月6日79.44元/股下跌至5月31日的62.62元/股。
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走势的转换从今年2月份开始,随着猪肉上市量明显增加,猪肉价格开始下跌。截至今年6月初,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9周下滑。
生猪现货价格自2021年1月以来,已连续下跌近5个月,下跌幅度在50%以上。
期货方面,6月4日,生猪期货2109合约跌破2万元/吨关口,报收19870元/吨,当日跌幅达4.38%,创上市以来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