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官方高风险地方债券盯上散户 以债养债酿危机
时间:2022年07月15日 作者:夏松、骆亚 新闻来源:中国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

       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社综合讯:(公民记者夏松、骆亚报道)媒体日前报道,地方政府发起新一轮高风险债券,并将目标盯上准业余投资者——散户,通过微信等能直接接触到散户的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已成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非常规营销方式。


中国经济减缓、信贷危机与地方债务等问题,引起媒体与专家关注。图为北京一家银行的职员在清点钞票。.png

▲中国经济减缓、信贷危机与地方债务等问题,引起媒体与专家关注。图为北京一家银行的职员在清点钞票。(图片来源:资料图)


       有分析认为,地方政府用债务推动经济,若不能创造足够收益,就是以债养债,最后或酿债务危机。也有分析说,随着地方债陷入恶性循环,一旦地方融资平台不能偿还债务,或成金融风险导火索。


地方政府新一轮高风险债券盯上散户


       据《南华早报》7月12日报道,地方政府再度大兴土木以挽救经济,许多地方政府把目光盯向散户投资者。通过能直接接触散户的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已成为其筹集资金的方法。


       报道称,由于的去杠杆运动,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无法直接向银行借款,只好转向风险越来越高的融资方式。许多地方政府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等,直接瞄准散户兜售债券,堪称地方政府新兴的、非常规筹钱之道。


       如,投资人只需投10万元(人民币,下同)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可获得超过10%利息。


       报道说,地方政府为了绕开直接筹款限制而设立的融资机制,因缺乏完善规范,而且监管薄弱,从而出现挥霍无度与滥用募资。过去14年来,这些弊端一直无法得到有效遏止。


       浙江省制造业业主刘先生对《南华早报》表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系列高风险新投资产品,勾起他似曾相识的回忆。2016年,他砸下所有积蓄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该债券用于兴办两项建设计划,最后一切化为乌有。


       刘先生说,“对于投资中国市场,无论是私人理财商品或是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我已全然丧失信心。”


       据媒体说,面对地方政府新一轮高风险融资,像刘先生这样经历过惨痛教训的投资人,与业界知情人士格外警醒。


地方债花样不断 投资风险有多大?


       YY评级网站从公开市场取得的信息显示,去年6月以来,来自15个省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网上发行了165类产品。截止今年6月,这些平台累计筹措资金2708亿元。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把融资平台的发债统包成信贷商品,最低投资门槛通常设定为30万和100万元之间。有不愿具名的业主说,当前筹措资金资困难,信评差的地方政府募资很可能两种手段都用。


       在这种情形下,对投资民众来说,是否会有被套牢的风险?


       经济学家吴嘉隆表示,套牢会发生,因为地方政府还不了钱。地方财政收入没有改变的迹象,收入远远低于支出,是赤字状态。地方靠中央补助,而中央也没钱,只好自己想办法融资。


       他认为,将来各地方维稳、部队开销,公安、武警很多维稳开销,可能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可能要拨一部分负担给地方。地方政府最后没办法,会继续找钱、挖钱、想办法抢钱,还会有很多事情冒出来。


地方政府陷入以债养债恶性循环


       地方债务越来越大,不仅陷入以债养债的恶性循环之中,也增加政府总体债务压力。


       5月10日,总部在北京的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一份季度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中国整体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比去年底上升4.4%,达到268.2%。


       该季报称,疫情仍然是最大不确定性,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根据不同的经济增速所作的情景预测表明,今年该比例将有较大幅度上升,不利情景下或将攀升10百分点以上。


       吴嘉隆说,“用债务来推动经济,必须创造足够收益,才能还清债务,否则就是以债养债,债务高叠,到最后还不出来就会变成债务危机。所以不要以为用举债来搞建设就是办法,其实不是。”


       他表示,很多时候表面上看好像有GDP,如把马路拆了翻修,翻修后花了一笔钱。若没有创造经济效益的话,就变成债务压力,要去还债。总把基础建设当作投资,是不对的。


       吴嘉隆认为,政府一碰到经济困难就刺激经济,举债搞基础建设投资,而这些投资基本上没有足够运量、没有足够经济效益,结果就变成财政负担。


       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要看财政收入,而地方政府现在全部是赤字,税收早就不够应付开支。他分析说,过去靠出让土地获得财政收入,但现在房地产市场崩溃,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不敢买地。


       事实上,近期出现多省市“烂尾楼”预售房主集体停缴贷款事件,也算比较典型案例,已引起中央警觉。


       13日,据《证券时报》以“谨防烂尾楼盘停供风险扩散”为题,发评论文章称,近期有烂尾楼预售房主集体决定停止还贷,引起不少烂尾楼房主仿效。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使房主、房企、银行同受伤害。


       据花旗银行12日的研究报告称,截至当天,中国已有22个城市超过35个烂尾楼建案的购屋者,在建案长期停工下不惜个人信用记录受损,决定共同停止偿还贷款。


       就地方债的严重性,吴嘉龙拿恒大做比较说,恒大债务大概两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据说超过了53万亿,比恒大多26倍,可能还不止。地方财政压力远远超过恒大,而且中央没有财政能力去救。


分析:地方融资平台不能偿债 或成金融风险导火索


       就地方债恶性循环方面,评论员王赫表示,一旦地方融资平台不能偿还债务,可能是金融风险导火索。


       他表示,地方债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非标融资,比如搞信托、别的什么借贷。这些钱利息往往比标准化融资债券市场利息要高,偿付压力就非常大。非标融资方面,全国已出现了几十起、上百起不能偿债案例。


       非标融资就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指信托贷款等非公开交易的债权资产。与标准化债券资产相比,此类资产一般不公开发行,风险较高,流动性较低,缺乏标准化的证券特征,但名义收益率要高得多。


       王赫表示,现在地方政府进入了偿债高峰期,如果借不到钱,不能以新债还旧债,债务偿付危机压力就比较大。


       一旦危机爆发,至少平台公司就要垮一些。而买地方债的绝大部分是当地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银行,只要地方政府不能偿付,中小银行就垮,地方财政也完蛋。


       他表示,官方知道风险,但没法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爆雷,地方自己想办法。表面上摁住不爆雷,就皆大欢喜。真的爆了雷,就很麻烦。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中国光伏发电陷低价困境 最低跌至5分钱/度   最近中国新能源发电陷入低电价困境。部分时段的光伏发电现货市场价跌至5分钱/度。分析认为,国家的补贴政策退出以及市场化竞争是低电价困境的主要原因。 【详细】

浙江宁波市民花27万送父母进养... | 遭低价策略反噬?拼多多市值蒸发... | 中国家电巨头海信集团被曝将裁员...

上海静安区访民遭黑监狱折磨 公安不立案   上海访民陈美华近日向记者爆料,三个月前她进京上访,回来后被街道关进崇明区一家农家乐。期间她被禁止吃饭三天,第四天开始被灌食,八天后才送她回家,身体已经被折腾得命悬一线。 【详细】

“16岁当官”黑龙江海伦市检察... | 中国购房陷阱:爸妈出去旅游 背... | 上市公司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套现...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信息!
  • 关注正义反腐网微信

    关注正义反腐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