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社综合讯:(公民记者程敏报道)为应对粮食危机,全国各级政府斥钜资修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却被指不符合实际,腐败丛生,劳民伤财。村民希望能将相关经费用于切实提高农民农业补助费。
▲南日镇海山村东岐楼土地弃荒近三分之一,当地政府强修高标准农田水渠。(知情者提供)
福建莆田县南日镇海山村的村民任先生(化名)告诉记者,当地政府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村里建四米多宽,一二千米长的水泥水渠,破坏了原生态的水沟和上百亩耕地。镇上其它地方也在这样做。
▲村民联合署名,希望叫停南日镇海山村东岐楼“高标准农田项目”。(知情者提供)
所谓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耕地。据介绍,南日镇地处一个海岛,没有多少耕地,一人只有几分地,一个家庭大概能分二、三亩地。一年四季当地村民只能种两季。劳动力也少,都是六十几岁的人种地。村里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闲置。
“农民一个是种植花生,一个种植地瓜,每亩地花生的产量在400斤左右,收入是3000元左右,种地瓜产量500斤,收入大约是800元左右。总共加起来一年不到4000块钱,这不是净收入。”他说,“如果人工费、种子费、农药费用都算上,种地一天才收入不到10块钱。现在外面打工一天200元很正常。”
“当地靠海,主要是做海带、紫菜为生的,一部分地租出去晾海带比种地收入还要高一点。但是晾海带也就几天,大概20天左右。刚好有雨天可能租一个月。”
▲部分土地闲置晾晒海带。(知情者提供)
当地村民认为修建水泥水渠破坏生态,反而不利浇灌。任先生说,“当地的自然水渠很浅,旁边有草,老百姓用水桶可以去挑水。现在用石头彻的水渠挖深2米,六十多岁的老人哪里挑得上来水?人掉下去很危险。”
“本来水渠和田的高度差不了多少,能保持土壤的湿度,现在挖深了,水分就往下沉淀了。上面表层土壤就变成干旱的田了。对生态破坏很大。”
老百姓去阻止,当地政府一开始说是“挖溪,做水泥路”,后来说是惠民工程。项目手续是不完整的,村民要求他们拿出手续,一直都没拿出来。自然水渠两侧的树都被挖掘机挖掉,村民大多敢怒不敢言。
▲自然水渠两侧的树都被挖掘机挖掉。(知情者提供)
任先生指出,基层干部根本不顾民生,一意孤行。而且现在各级的财政也很紧张,他们欺下瞒上,弄一个什么高标准农田项目,想赚钱、拿工程回扣这一类的。
他说,“项目涉及很多主管部门,只有农村农业局的审批手续是不行的。两边灌水泥路占用耕田,属于自然资源局;挖水渠要通过水利局;做四米多宽的路要通过公路局的、交通局的。”
“正常立项的话,你要跟周边的农户沟通交流,有评估。他偷偷跟村里的几个人,里应外合,都是这么做的。有人出来反对就让他们去讲,恐吓、威胁、说人情,用这种手段。”
此外,当地的私人沙场经营十多年,霸占几十户村民的农田。在中国占用耕地做沙场本来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是没人管。村、镇干部与其勾结,通风报信,上面下来检查,提前把机器以及沙、石等移走。
任先生强调,高标准农田的意思就是提高农业生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不是反对搞高标准农田,是说当地不适合这么做,田本来不多,也没有劳动力。做这个项目完全是浪费国家资源,劳民伤财。希望当地政府从实际出发,叫停这个项目。”
记者查询发现,在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官网上公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标公示”中,近年来共有67个项目,发包价几乎都在300百万到500多万元。也就是说,几年来仅莆田一市已有几个亿的财政投入该项目。
▲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官网显示,近几年来已有几个亿的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图片来源: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截图)
“你投了几百万的钱去做这个,为什么不把这个钱做老百姓的农业补助啊?农业补助一年一个人才一百块左右。65岁以上一个月的工资才150块。”任先生说。
据描述,当地农民收入是很低的,主要靠其它收入,在外面打工赚钱。再就是靠海,养殖海带、紫菜,之前养鲍鱼,有价无市,80%的人都亏得要命。比如碰到赤潮,缺氧、污染,全部海产品都死光了。
由于当地没有谁家是整块的地,如果一起浇灌、耕种,任先生担心又回到公社时代,“那时候挨饿(大饥荒)就是因为这种制度。大家共同劳动,吃食堂。”
记者致电当地村委,对方称上面有这么一个民生项目,帮助符合条件的农地修缮灌溉水渠。他表示大部分的村民是欢迎的,会出现个别村民斤斤计较,说是修缮水渠占用他的一点田地,希望村里能给予补偿。
山东的李先生(化名)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在电视上看到“高标准农田”,没太在意。因为这个项目在他们当地实现不了,农民都种大棚了,没人种粮食,只有岁数大的人种点玉米、小麦,留点口粮。
“这边种大棚有十几年了,是近四五年才发展起来,现在是粮食价格低,蔬菜水果价格高。”他说,“以前都是出门打工啊,地要么撂荒,要么种树。”
粮食安全问题凸显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贸易及供应链受到冲击。由于中国粮食大量依赖进口,粮食安全问题凸显。有专家曾估测,由于农村空心化严重,中国粮食自给率、国产供给率连一半都到不了。
近期政府大力推出高标准农田的概念。央视财经评论披露,“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关键举措”。
据农业农村部测算,今年将新建一亿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每亩粮食平均增产100公斤。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但外界认为,此数字难免浮夸。
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资金、腐败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仅靠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被认为是不可持续,因此鼓励地方政府用发债的方式募集资金。
如,江西2019年7月,发行全国首支高标准农田建设债券额度29.4亿元。目前累计发行两期专项债券,共计78.39亿元。
去年《半月谈》期刊自曝,高标准农田建设遭遇“打折扣”,项目区出现断头渠(水泥引水渠,做一半就改成了土渠)、花花路(机耕路选择性浇筑水泥,剩下仍是土路)、阴阳田(项目区一半好、一半差)……
另据微博披露,2019年在河南鹿邑县斥钜资(5700万)修建的“智能灌溉系统”,两年没通上电,农民着急用水浇地,设备不出水,围墙的水泥用手一抠,里面是塑料泡沫……
▲网民评论高标准农田腐败问题。(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有网友表示,“不只河南,我们河北也这样,地下埋的管子啥的都烂了,太可惜太浪费了!”“我们这钜资修的提灌站经常坏,水特别小,提水费巨贵用不起,而且不方便!”“是连续很多年。每次都投资几千万。都是摆设!”